据世卫组织估计,约60%的15岁以下儿童可以避免听力损失。其中,中低收入国家比例较高,可达75%,高收入国家为49%。上述差距主要归因于社会资源匮乏地区的高感染率和高收入国家健全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体系。超过3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由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脑膜炎等疾病引起,通过预防免疫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避免。此外,约17%的听力损失是由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产时并发症引起,改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有助于避免此类疾病发生。另有4%的听力损失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应用耳毒性药物引起,而此类成因是可避免的。
可避免的听力损失成因估计情况
*其他成因包括:先天性非遗传性病因及母亲产前因素
为何早期识别听力损失如此重要?
早期识别听力损失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尽量避免患儿发育迟缓,并有利于促进其社交、教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针对婴幼儿的听力筛查规划可以及早发现听力损失问题。先天性听力损失可在出生后数日内测得,研究表明,先天性失聪或在出生早期罹患获得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如能在6月龄前识别听力损失并给予适当干预措施,患儿5岁时的语言能力可与听力正常的同龄儿童达到相同水平。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学前和学校常规听力筛查可在疾病早期发现异常,从而减少听力损失的不良影响。
预防和护理策略有哪些?
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少听力损失发病率,并改善其预后。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社会服务组织、教育机构和民间社会团体应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听力损失的防控工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A. 加强以下措施:
预防免疫:先天性风疹、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多种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均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据估计,通过接种风疹和脑膜炎疫苗可避免超过19%的儿童听力损失。
措施:将上述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规划,并保证广泛覆盖。
强化妇幼保健措施以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措施: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
a. 改善营养状况
b. 提高国民卫生意识
c. 促进安全分娩
d. 及时处理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黄疸
鼓励建立由患者、父母和家庭支持群体组成的组织。
措施:鼓励听力损失患者及其家庭组成类似组织。
B. 落实下列措施:
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规划。为先天性或早发性听力损失的患儿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促进疾病早期发现和尽早康复。新生儿筛查规划应该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原则。
措施:启动早期干预措施,重点包括:
a. 实施适宜的干预措施,最好在6月龄前开始
b. 家庭支持,包括双亲的指引和辅导
d. 提供可用的治疗和交流方案
致力于常见耳疾病和听力损失的识别、转诊和管理的学校筛查规划
措施:将听力筛查纳入学校常规健康检查体系,并建立包括医疗、手术和修复在内的适当的医疗关联机制。
C. 培养人才:
培养耳疾病专业初级医师和健康工作人员,提供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建议相关培训。
D. 提供下列服务:
听力设备: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发展为听力损失患者改善症状提供了更多选择。
交流方式:早期语言学习对失聪儿童大有裨益。可通过听觉说话法和听觉口语法等方式进行语言交流训练。
E. 监管和监测:
监管和监测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最大可能的降低药物滥用引起的危害。
监管和监测环境噪声水平,尤其是娱乐场所和体育场馆。